栏目导航
黑石山陈独秀题刻
作者:暂无 日期:2018-05-21 文献类型 :画作
描述:陈独秀题刻位于重庆市江津区白沙镇黑石山聚奎中学校内,刻于1940年,坐北朝南,北偏西30度,面积7平方米。碑呈长方形,篆体阴刻“癸亥集字补刻 大德必寿 独秀”,题刻长3.65米,宽1.43米,其中“大”字长0.5米,宽0.3米,“德”字长0.48米,宽0.3米,“必”字长0.48米,宽0.31米,“寿”长0.49米,宽0.3米。该题刻是由陈独秀于1940年赠给邓鹤年而镌刻于黑石山的鹰嘴亭上,“文革”期间被毁,1985年鹰重镌。题刻为陈独秀世界观的写照,为研究晚年即抗战时期陈独秀在江津的生平事迹提供了实物资料。
欧阳渐墓
作者:暂无 日期:2018-05-21 文献类型 :画作
描述:欧阳渐墓位于重庆市江津区几江街道艾坪社区以西150米的艾坪2社松林坡,座东南朝西北,北偏西20度。东西并列两墓冢,西为欧阳渐及其夫人墓,墓冢呈方型,通长3.3米,通高2.1米,东为周宜弟墓。该墓原座落在几江铜锣湾西关村花园西20米。欧阳渐(1871—1943)字兑无,江西宜黄人。秀才出身,中国佛教学者,居士。 1922年在南京创建支那内学院。任院长,抗日战争时期随学院迁江津。晚年主要从事有关佛学的撰述,提倡居士佛教,著有《兑无内外学》。1943年2月23日在江津病逝,葬于江津中学背后。由于城市建设,该墓于2003年4月迁于此。 墓前有两块刻于1986年石碑两通,西面一通为1986年重刻,赵朴初书,镌楷书“欧阳竞无大师暨其德配熊氏之墓”,东面一通也是1986年重刻,赵朴初书,镌行书“吕潋夫人周宜弟女士之墓”。欧阳渐,是一个积极支持抗日的佛教学者,此墓对研究抗日战争时期欧阳渐的思想、抗日战争时期佛教学者们对抗战的贡献及江津抗战时期的佛教发展状况具有重要的意义。
张采芹墓
作者:暂无 日期:2018-05-21 文献类型 :画作
描述:张采芹墓位于江津区白沙镇黑石山,建于1985年,坐东朝西,北偏东40度,面积72平方米。张采芹(1901-1984年),江津几江镇人,就读与聚奎中学,与吴芳吉、张采芹并称“聚奎三杰”,擅长花鸟画,抗战时期,任“四川美术协会”常务理事,兼管总务,1984年8月23日,病逝于成都,次年8月归葬于黑石山。此墓墓冢呈圆锥型,通长4.7米,通宽4.25。墓冢前立有方形墓碑一通,宽8.35米,高13.5米,镌刻有行书:“一九O一 — 一九八四,国画家张采芹之墓,一九八五年 半黎书”。此墓具有总要的历史、艺术价值,对研究张采芹其人,特别是抗战时期四川地区的书画艺术发展状况具有特别重要意义。
谭祖尧
作者:暂无 日期:2018-05-21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字述尼,江津白沙人,著名革命烈士。1918年考入江津中学,次年转入重庆联中,1922年考入北京美术专门学校,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李大钊秘书,同时兼任国民党北京左派党部执行委员。1927年初,北京地区的白色恐怖日益加剧,谭祖尧以“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精神,与李大钊等党的负责人一起坚持在北京地区进行革命活动。4月6日,被军阀张作霖逮捕。4月28日,与李大钊等20位革命志士一起英勇就义。
白沙新运纺织厂旧址
作者:暂无 日期:2018-05-21 文献类型 :画作
描述:白沙新运纺织厂旧址位于重庆江津白沙镇麻柳湾社区马项垭,建于1939年,坐西朝东,北偏东5°,面积2788平方米。旧址为1937年宋美龄为解决来川抗属的生活问题筹建,厂名为“新运总会妇女指导委员会新运纺织厂”, 厂区定为新运村。1939年8月动工,1940年秋投入生产。1945年后松溉纺织试验区并入新运纺织厂。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12月改为公营新运纺织厂,后一直是国有企业,破产后变卖给私有企业经营直到现在。旧址原建筑结构,为土木瓦盖平房20幢,计3639平方米、夹壁墙草盖平房3幢,2064平方米,合计建成草瓦房屋23幢,总面积为6000平方米。后因厂房改建,火灾等原因旧址现存2幢,为厂房、办公室。旧址倚势建为单坡屋面,墙面为竖夯土切成,厂方呈长方形长24.8米,宽20.4米。通高7.2米。此旧址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科学价值,对研究江津乃至我国抗战时期的纺织业发展状况具有重要意义。1944年3月11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冯玉祥在白沙募捐时,也曾到新运纺织厂视察题词,并在该厂募捐到三万四千元抗战经费,直接支援了抗日。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第二陆军医院旧址
作者:暂无 日期:2018-05-21 文献类型 :画作
描述:第二陆军医院旧址位于重庆市江津区白沙镇公园路社区朱家洋楼,建于民国二十八年(公元1939年),坐东南向西北,面积1350平方米。民国二十八年,陆军第十六后方医院迁至白沙,院长戴筱农。民国三十二年改称“第二陆军医院“,院长荣元禧。 第二陆军医院本部设在朱家洋楼,并在学堂咀,心子山、万家山设有三个医疗病区。该建筑大门前有半圆形平台(俗称月亮坝),大门上两角有石雕的狮子,门顶上有八卦的图案,整个建筑分后厅,前厅和左右厢房,为中西结合式建筑。该建筑在抗战时期用来安置难民和流亡的学生,解放以后为江津县法院的办公地点。该建筑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为研究抗战时期的历史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黑石山郭沫若题刻
作者:暂无 日期:2018-05-21 文献类型 :画作
描述:郭沫若题刻位于江津区白沙镇黑石山聚奎中学校内,刻于1984年,坐北朝南,面积2平方米。1942年4月,郭沫若在北碚举行的白屋诗人手稿展览会后,阅读了吴芳吉1919年前后的日记后而作此诗,诗文为:“廿年前眼泪,今日尚新鲜。明月楼何在? 婉约词有笺。怆然醴手泽,凄切动心弦。赖有侯芭在,玄文次第传。民纪三十一年四月二十五日在北泉遇光午兄,出示碧柳先生此节日记,阅后不禁怆然,即成此律。郭沫若”。诗文分五行于1984年行书阴刻于函谷石上,诗文宽.4米,高1.45米。此诗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郭沫若与吴芳吉在上海时曾交往,对吴芳吉甚是了解,此题刻对研究吴芳吉、郭沫若及重庆作为抗战时期的文化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七·七纪念堂
作者:暂无 日期:2018-05-21 文献类型 :画作
描述:七•七纪念堂位于重庆市江津区白沙镇黑石山村,建于1938年,坐北朝南,正南北方向,面积623平方米。西北方为陈独秀题刻,其余几方为学生宿舍和活动室。该堂是1938年春,聚奎中学为增办高中,由邓鹤年、邓鹤丹、及诸子言等人积极捐款修建,抗战时期为私立新本女子中学(邓氏家族1925开办,抗战时期迁至黑石山)校舍,许多内迁的名人曾到此讲学,传播先进的思想和文化。解放后曾作为学校教师宿舍医务室等,现无人使用。该堂为土木结构,布局呈方形,长27.6米,宽22.6米,通高6米。此旧址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对研究江津乃至我国抗战时期的教育状况,尤其是江津在重庆作为抗战陪都时所发挥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张爷庙
作者:暂无 日期:2018-05-21 文献类型 :画作
描述:白沙张爷庙 张爷庙位于江津区白沙镇石坝街社区8组聚福街,建于清末民初,坐东向西,面积1159平方米。四合院布局,素面台基高0.45米,宽3.3米,成梯形。门上方有深浮雕阴刻“羲囗桃园”四字,进门阔六间为修改后楼房,砖瓦结构,一楼一底,阔4米,进深9米。上如意式踏道7级阶梯,为内坝,进深8.7米,宽40米,用青石板铺成。上13级阶梯,为上殿,砖木结构,抬梁式梁架,圆梁柱多根,阔16.5米,进深16.2米,檐上有彩绘,前列墙为木花窗,雕刻技法精湛,内有大佛菩萨一尊,为庙地,两侧有天井。外有风火墙7层硬山顶。戏楼屋顶定塔已毁并改建为多间屋子,院墙很宽,局部受损。具有重要价值,为研究清代建筑、雕刻艺术等提供实物资料。2013年张爷庙完成修缮,2015年在内布置白沙抗战历史文化陈列馆,分四个篇章通过对白沙历史风貌、抗战遗址、先贤风范、文化遗存的时空溯源,挖掘历史深度,寻觅时代足迹,展示津沙抗战文化资源,彰显白沙儿女爱国情怀,打造以抗战文化为核心的爱国主义文化品牌。
邓鹤年
作者:暂无 日期:2018-05-21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字蟾秋,邓石泉第五子,民族资本家。早年继承洪顺祥盐号,成为川盐“江津帮”代表,又开办大有恒钱庄,富甲一方。1926年捐款兴办图书馆,1932年创办江津农工银行,在重庆开办火柴厂和曾家岩玻璃厂,在自贡组织“福川盐号”。1935年,与邓燮康筹建江津县救济院,任首届院长。抗战爆发后,佛学支那内学院迁来江津,他捐巨资为学院购买地皮,并在白沙举办石泉义仓,赈济受灾民众。70寿辰时,将所收法币3.5万余元礼金全部捐赠聚奎中学,设立“邓蟾秋奖学金”。他一生积累百万家产,多用于捐助办学,培养人才,兴办公益事业。新中国成立后,任重庆市文史馆馆员。1953年辞世。
上页 1 2 ... 3 4 5 下页
Rss订阅